第一百五十六章 口外强梁 (中)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一秒记住【www.wx.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头一个见识这位大盗手段的,是四九城里头一号皮货买卖的大掌柜乌古论乌爷!

  大清国入关之后,把不少降了大清朝的汉人给抬了旗籍,捎带手的连抬旗汉人的姓氏,也照着《金国语解》里头对应的女真姓氏给更替过来。

  就像是乌古论乌爷家的那位祖宗,本来汉姓是姓商,这才在抬旗籍之后赐姓乌古论。估摸着是瞧见降了大清国两回的洪承畴都入了《贰臣传》遗臭万年,乌古论乌爷的祖宗也怕自己把大清国的官儿做长久了,迟早也得在《贰臣传》这样的书里留名,也就一咬牙、一跺脚辞官不做,却是专门接应下来了四九城中勾连着皇宫大内的皮货买卖。

  内有皇宫大内的照应、外有各路降了大清国的同袍、同年帮衬,乌古论乌爷家祖宗的头几桩买卖做下来,就已然在四九城中置办下来好几处门脸、好几座宅院,捎带手的更是把皇宫大内、同袍同年伺候打点得眉花眼笑!

  大清国传世二百余年,乌古论乌爷家的皮货买卖差不离就这么顺风顺水的做了下来。哪怕是到了乌古论乌爷手里头攥着皮货行、大清国也勘堪歇菜的时候,乌古论乌爷家里头也还算得上是四九城里做皮货买卖的头一份!

  也就是为了标榜自己家这买卖当年与大清国皇宫大内的那点勾连,乌古论乌爷也没像是有些抬了旗籍的汉军旗人物那样,趁着大清国倒了秧子时恢复汉姓,反倒是拿捏着乌古论这女真姓氏当了自己的名字,从此姓了乌,再也跟姓商的没啥勾连!

  虽说大清国一倒。原本是铁杆桩架的旗人爷们大都倒了秧子,可乌古论乌爷这样手里头拿捏着买卖的人物,却是依旧活得滋润、过得豪横。每年走口外的商队一出四九城,一丈见方的‘乌’字认旗立马就打了出去,能把保镖的镖旗都压上一头。哪怕是商队过沧州地界的时候。镖局达官爷都照着‘走镖不喊沧州’的规矩扯下镖旗、闭口不再喊镖号静静过去,乌爷商队的‘乌’字认旗也从不落下,着实叫个嚣张跋扈!

  护着商队走镖,保镖行里的达官爷全都守着走镖的规矩,一路上小心仔细,见人先就礼让三分。哪怕真要是叫人逼得没了退路,那也最多就是亮青子(意指拿出兵器)挡风(意指驱逐对方了事),鲜少有清了(意指赶尽杀绝)或是鞭土(意指杀人)的事情发生,讲究的就是个以和为贵,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而在一路上打尖住店。镖行里头也有个‘走镖六戒’的规矩!

  一戒住新开店房,新开设的店因摸不透店主来路,保镖之人便不去随意冒险,只要门上写有开业大吉的店,那是说死了不住。

  二戒住易主之店,换了老板的店,人心叵测会有贼店。保镖之人也不住。

  三戒住娼妇之店,就怕在娼妇纠缠中会中计丢镖,镖行达官爷们自然也不会去冒险。

  四戒武器离身,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住店休息,武器都必须带在身上以防万一。

  五戒镖物离人,无论是旱路上的镖车还是水路上的镖船,或是保护的官员、商人,都不得随意离开镖行达官爷一眼能扫见的地界。

  六戒盲听哑视,镖局的达官爷差不离全都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功夫、眼神,一旦察觉有啥不对劲的地方。一声吆喝之下,随时就得抄家伙预备着接敌恶战!

  要说乌爷但凡能照着镖行里那些位达官爷的规矩,一路上老实听喝,倒也还真不会招惹出太大的麻烦。可架不住乌爷手里头钱财多、家里头人面广,走哪儿还都有些高低上下的酒肉朋友捧着、哄着。在平安走过几回口外买卖之后,乌爷的脾气、场面也就愈发大了起来。

&e 二戒住易主之店,换了老板的店,人心叵测会有贼店。保镖之人也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