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海门镇 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并不是李言庆对长孙无垢和裴翠云疏远,只是因为朵朵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两个人可以说是从小就在一起,虽则后来分开了一段时间,但要说受影响最大的人,那肯定还是宇文朵。从小听李言庆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虽然嘴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面却始终把李言庆当作最博学的人。李言庆讲的很多东西,也许无垢和裴翠云不懂,但朵朵一定明白。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

  总之,李言庆营建海门港,对整个粤西,乃至于岭南的影响,极为巨大。

  许多在龙骑军中获得了自由身的俚人,纷纷前往交州置业,于是为交州带来了大量的人口。

  这些人,是在李言庆身上获得了实在的好处。

  所以在对待李言庆的问题上,自然坚定无比……随着交州人口渐渐增加,海门镇港口也渐渐完善,一个巨大的海港贸易中心,在交州悄然崛起。

  当然,此时的海门镇海洋贸易的对象,还集中在南洋地区。

  李言庆在武德六年末,秘密派遣柳青为使者,率领一支船队,和刚在婆罗洲站稳脚跟的萧隋朝廷取得联系,并且建立起一支秘密的贸易网络。李言庆通过海门镇港口,将萧隋急需的物资运送过去;同时,萧隋也通过海门镇港口,将大批南洋特产,输送至交州。

  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建立起来。

  武德七年,随着交州进一步发展,李言庆终于决定,把位于粤西地区的最后一根钉子拔出。

  就在杨文干之乱发生的时候,言庆诱杀罗窦,彻底统一粤西。

  而房玄龄也在这时候加大了向粤西地区的人口输送,使得粤西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俚汉混居之所。

  李言庆在南方的主导地位,逐渐开始明朗化。

  荆州都督李道玄,洪州都督房玄龄,以及新任戎州(以及云贵地区)大都督,自成都前来赴任的窦轨,形成了一个雄踞江右岷蜀的庞大利益集团。李言庆的目光,也随之转向了长安……————————————————————————————“王爷,朝廷这个时候派人过来,究竟是什么意思?”

  海门镇港口,一艘豪华的海船,缓缓驶入。

  拥挤在海港外,等候入港的船只,看到海船甲板上插着的那面黑麒麟大纛,立刻让出通路。

  黑麒麟,是安南都督府独有的标志。

  它不仅仅代表着安南都督府,更代表着河南王李言庆。

  自从李言庆诛杀了罗窦后,粤西俚汉尽数臣服在安南都督府的治下。与当初人们只知俚王俚帅都老,而不知朝廷的情况相比,如今的粤西地区,俚汉融合的大趋势,已经无可阻挡。

  李言庆非常谨慎的控制着自己的**。

  他没有去侵吞冯家的势力范围,而是不断的向西,向南扩展土地。

  真腊国,虽然在表面上属于读力的属国,可实际上,整个真腊国的官员,都是李言庆一手安排。

  甚至连真腊国主,也表示愿意归化。

  李言庆一面继续保留着真腊国的名号,但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的掩饰,以免被朝廷觉察。

  从舱中步出,李言庆深深吸一口带着腥味的海风。

  “还能是什么意思?”他冷笑一声道:“无他,不过是为寻求平衡而已……其实陛下对我始终存着几分顾忌。他一方面是希望我回转长安,为太子撑住门面;另一方面又害怕我做大,不敢将我调回去。此次中书省、尚书省两大要员一起来岭南,名为抚慰,实则是想要探听我的虚实而已。”

  鱼排军轻轻点头,表示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宁长真灭亡后,鱼排军被封为钦州刺史,渐渐从军中剥离出来。

  他的姓子,本就不适合在军中效力,为一方刺史,倒也不算太差。如果没有鱼排军在钦州和罗窦虚以为蛇,李言庆想要顺利架空罗窦,将黑俚三十六洞都老剥离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罗窦死后,鱼排军就成了李言庆身边的长史。他毕竟是鱼俱罗的儿子,这从小培养出来的军事素养,如果不善加利用,也着实有些可惜……他为主帅,不合格;但却是一个合格的参谋。李言庆掌控粤西,置安南都督府,所辖百余州县,涵盖了军政两大体系。

  鱼排军作为都督府长史,既可以为李言庆出谋划策————————————————————————“王爷,朝廷这个时候派人过来,究竟是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