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章 缘来如此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往往得不到好下场。

  郑言庆思忖许久,决定写一封信给房彦谦,想要劝说他一下。

  但是房彦谦给他的回信,却是言庆赠给房彦谦的那一首《石灰吟》。并在信中说:小友是我的知己,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食君之禄,为君分忧。陛下修治永济渠,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我身为河南尹,也许帮不上太多的忙。但至少要为皇帝保证一个稳定的河洛……通济渠开通以后,南方大批物资运集于河洛,使得河洛地区的重要姓陡然增加。所以,即便是粉身碎骨,我也必须要坚持下去!

  对于房彦谦的回答,郑言庆也只能为之感慨。

  的确,随着河洛地区的重要姓增加,治安也曰益变得混乱起来。

  永济渠的开通,大批物资都是有河洛来供应。如果不能保持河洛地区的稳定,的确是造成很大的麻烦。

  言辞之间,房彦谦似乎并不赞同皇帝修治永济渠的计划。

  但身为臣子,皇帝既然已经决断下来,他也只能顺从,想方设法的把事情做好。

  郑言庆也不知道,自己当初为拉拢房玄龄而作的石灰吟,究竟是对,还是错……好在,十天之后,郑言庆拜师霹雳堂,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

  当天前去观礼的人很多,除了长孙氏的亲友和族人之外,还有濮阳郡公宇文述也前来祝贺。

  凭心而论,宇文述是个相貌风度俱佳的老男人。

  虽说如今年纪大了,可是从他流露在外的风度和相貌轮廓,依旧能看出此人早年的风华。只是言庆对这个人的感觉并不是很好!他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因为先入为主的感官,亦或者真的是宇文述让他不舒服,总之言庆总觉得,此人阴鸷。

  不过言庆在神色中,却没有把这种心情表露出来。

  相反,他对宇文述毕恭毕敬,没有任何失礼之处……宁可方之以君子,不可得罪于小人。在郑言庆的眼中,宇文述差不多就等同于小人!而且他又掌控司隶台,也算是留守洛阳众臣工里,权力较大的人。郑言庆也没有必要去得罪他。

  “言庆,破野头今天来告罪了!”

  拜师礼结束之后,长孙晟把郑言庆拉到一旁,“之前关于你和裴家小娘子的谣言,就是他的孙儿宇文成趾传出。宇文述刚才已向我低头认错,并送来一张画影弓,以示诚意……我思忖之后,决定接过此事。毕竟破野头堂堂郡公,非你可比。”

  郑言庆早就猜出,他和麦子仲之间的冲突,是有人推波助澜。

  但他没有想到会是宇文述的孙子……这也难怪,当时宇文述还在长安,故而郑言庆也没有把这件事和宇文述联系起来。

  宇文述之所以过来认错,恐怕也是长孙晟对他施加了足够的压力所致。

  “这张画影,倒是一张好弓。

  不过以你现在的能力,尚不能妥当使用。你既然拜入我霹雳堂门下,这骑射是必修的功课。我为你准备了一张一石硬弓,你可慢慢练习。这张画影,你就先收好吧!”

  言庆曾随李基学过射礼,也算是有了一些基础。

  他接过硬弓,轻轻牵引两下,感觉力道稍有些重。别看这硬弓才一石力,却要考虑到,隋唐时期的一石等于四均,一均等于三十斤,而一斤差不多是后世的660份量。如果换算过来的话,隋朝一石弓,就是一百六十斤的力量。军中普遍是用的,就是这种一石硬弓。

  按照隋朝兵制,21岁才会服兵役。

  言庆今年只有十岁,但从力量上而已,他已经快要赶上一个普通成年人的力量。

  “老师,这画影是几石力?”

  长孙晟笑道:“画影为四石强弓,非壮士不得用。”

  四石?

  郑言庆走过去,将一枚引弦铜戒套在指头上,轻轻拉引了一下,却见弓弦纹丝不动。

  好硬的弓!他气沉丹田,使足了全身力道,只见画影嘎嘣嘣张开。

  但只拉开了一次,郑言庆就感觉到一阵气短……“呵呵,你现在勉强开弓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