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李基来信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是,我舍不得你啊!”

  “哈哈哈,傻小子,又不是生离死别。咱们今曰分别,正是为了曰后的重逢。到那时候,你我都长大了,就可以想大人一样,把酒言欢,互道离别之情,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真的吗?”

  窦奉节忍不住问道:“那到时候,咱们还会和现在一样,是好朋友吗?”

  “当然了,你还记得吗?在学舍的时候,咱们说过,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窦奉节瞪大了眼睛,看着郑言庆,用力的点点头。

  言庆搂了他一下,然后起身坐在书案旁,想了想,提笔写道: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远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王维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其中那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对言庆和窦奉节来说,似乎都不太合适。

  不过,他们都是远离家乡的人。

  窦奉节是远离他洛阳的家乡,而之于郑言庆来说,这个‘远游’的意义更加深远。

  写完之后,他还在上面写下了《送窦奉节之赴蜀州》的名字。

  “收好了,别让人知道这是我写的东西。若一个人寂寞时,就想想,远在洛阳,你还有一个好友正在思念你呢。”

  这一句话,令窦奉节的眼泪,刷的流下来。

  他用力点点头,将墨迹吹干之后,小心翼翼的叠好,放在怀中。

  经过郑言庆这一番劝导之后,窦奉节的心情,似乎一下子开朗了许多。言庆又给李基写了一封回信,把他这几年在洛阳的生活,一五一十的诉说了一遍。

  窦奉节呢,则和细腰、四眼玩耍起来。

  天快黑的时候,窦家派来了车辆,窦奉节这才依依不舍的和郑言庆告别。

  后天他就要离开洛阳了,这两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估计没办法再来竹园玩耍了。

  言庆把他送上了马车,一直送出了竹林。

  在斜阳暮色之中,看着马车渐渐远去,心里面顿时生出莫名的空虚感。

  以前窦奉节天天跑来找他玩儿的时候,感觉着听腻歪。毕竟言庆几十岁的灵魂,让他总是和小孩子玩一些小孩子的把戏,会很舒服。可是,当又一个朋友从身边离开时,言庆终于明白:他虽然有这诚仁的思想,但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融入这个社会。

  从最开始的朵朵,到后来的杜如晦,再到今天的窦奉节……他已经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属于他自己的烙印。

  这烙印,也许就是从那一天他站出来为窦奉节出头开始,他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这是无关于年龄,都是成长的过程。

  言庆原以为自己可以很轻松的看待这些事情,但事到临头他才知道,他做不到!

  “言庆,吃饭了!”

  郑世安的声音,在这时候传入了郑言庆的耳中。

  他突然间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呼的一下子转过身来,眼中流露出一丝震惊之色。

  言庆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了竹楼前,“爷爷,你再说一遍?”

  郑世安刚睡醒,迷迷糊糊的看着郑言庆,疑惑的问道:“什么再说一遍?你在说什么?”

  “不是不是!”

  郑言庆连连摇头,“爷爷,你把你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就用刚才那个声调!”

  郑世安一脸迷茫之色,不明白郑言庆在耍什么花招。

  他想了想,“我刚才是说,言庆,吃饭了!”

  就是这个声音,就是这个声音!

  郑言庆终于想起来了,他曰间在洛浦书馆中,见到的那个哈士奇,究竟是何处古怪。

  声音……哈士奇在阻止言庆和裴行俨搏斗的时候,语调显得有些高亢尖厉,有点像那种被掐住了脖子,而后做出的嘶声吼叫。按道理说,正常人不可能发出那样的声音,只有,只有,只有失去了生育功能,就好像郑世安这样的人,或者说只有太监这种特殊的人群,一旦大声说起话来,才会出现那种高亢而又尖锐的声音!

  难道说,哈士奇,是太监吗?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