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徐世绩的缺点 上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好像有吧……那位孙先生似乎问了一句,然后那个小孩子就回答说是咏鹅体。”

  “咏鹅体?”

  秀女努力回忆,“孙先生当时还赞叹说,咏鹅书咏鹅,很贴切,很贴切!”

  孙先生……

  莫非是孙思邈吗?

  昨夜堂弟过来,曾说过孙思邈先生和他同行。只是,世人皆知孙思邈姓情淡泊,不喜喧嚣,所以张琮当时虽有心拜会,但后来还是忍住了。三郎说,孙思邈和杜工部1的孙子一起,想必就是那个官宦子弟……咏鹅童子?莫非是郑家族人?

  “你有没有派人,去找徐盖问询?”

  “已经派人去了……”掌柜的连忙回答:“昨夜徐盖他们走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我也不好连夜去打搅。天亮以后,我就派人过去。结果他府中的人说,徐盖天一亮就走了。”

  “走了?”

  “听说徐盖准备结束这边的生意,回离狐老家养老。家人都早在十数曰前就离开了偃师,只剩下徐盖和他的长子。今天一大早,徐盖就走了……据他家人说,他的住处已经卖给了一个洛阳商人,手续都办得差不多了,只等那商人来接收。”

  徐盖结束在偃师的产业,身为偃师主簿的张琮,也不是不知道。

  不过在他看来,徐盖只是一个商人罢了,并不值得太过于关注。再说了,人家是回家养老,合情合理。对一个即将离去的商人,张琮可不会投注于太多的精力。

  此时闻听掌柜提起,他才想起了这件事。

  张琮心中好奇,连忙命人备下笔墨纸砚,写了一封书信。

  他正要让人去追上张仲坚,询问此事。就在这时,外面有人禀报,说是偃师县令来了。

  张琮一听,立刻就着了慌。

  别看他是张氏族人,又有杨广做靠山,可是对偃师的这位县令,却不敢怠慢半分。

  无他,偃师县令是当朝御史大夫裴蕴的族侄,更是河东闻喜裴氏子弟。

  张家也是名门望族,但和河东裴氏相比,显然就差了一个层次。而河东裴氏,更是河东四族之冠,与关东门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远非吴县张氏这种江南世家可比。

  张琮立刻吩咐出迎,而后随手把书信交给酒楼掌柜,让他派人追赶张仲坚。

  可掌柜的一忙,竟然把这件事给忘记了。等他想起来,并派人出去追赶的时候,已是正午时分。而这时候,张仲坚等一行车队,早已经远去,想要追上并不容易。

  偃师县令看过墙上诗词后,大加赞赏。

  并将郑言庆题诗的这座阁楼,冠以咏鹅楼之名,并让人把酒楼后面的池塘边立碑。

  县令命在场文士做赋,然后将池塘定名为北鹅池,以区别王羲之故土兰亭鹅池。他还让张琮将墙壁上诗词拓印,回县衙后,亲自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他的族叔,御史大夫裴蕴;而另一封则是给他的族兄,也是他的好友,千牛卫裴仁基。

  信中说,偃师惊现咏鹅体,乃恒古未有之创新。

  并在信中,称郑言庆为鹅公子,赞他是以幼童之龄,创仁寿书体,可比南朝二王。

  ——————————————————————————

  注1,此杜工部,非杜甫,而是指杜如晦的祖父,时隋朝工部尚书杜果。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