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番外(三十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同时调遣兵马南下征粮。也可一鼓作气扫清前朝余孽。另一派则是反对再兴战事浪费粮草,建议将流民灾民赶往南方,分减国库压力。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说白了就是国库空虚,没钱了,一群人喊着要抢,一群人喊着要省。就在燕帝被他们吵得焦头烂额之际,此事又有转机司天监由余舒带头,捐献了百万银两,用以充盈国库,京城十二府世家纷纷响应,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短短几日,便筹集了财帛五百余万两,粮草三十万石,算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燕帝大喜,当即下旨拨粮赈灾,另一方面发放招安文书,任命了一名钦差大臣并一名征南大将军,出发前往南方征粮,沿途招安。这一回余舒带头捐钱捐粮,在皇帝跟前赚足了好感,事后很是在朝堂上褒奖了一番她的深明大义,还让史官给她记上一笔。可怜被迫放血却没讨到好处的十二府世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当成是花钱消灾,换个心里踏实,夜里睡得安稳。甭管多少人在背后骂她,余舒依然我行我素。在她看来,这些个盘根错节的易学世家,就是前朝腐朽的根本之一,因为司天监的存在,他们滥用特权,敛财无度又为富不仁,介乎朝廷与百姓之间,可是既不利国也不利民,天长日久就成了这国家的蛀虫。大燕立国,不似前朝推崇易学,再加上她从中作梗,皇帝看重的变成了她个人,而非是司天监。这就让那些易学世家没了仰仗,丢失了根基,再无法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早晚有一天,易学世家会淡出朝堂的视野,走向没落。余舒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错,三百年前易学的盛行有它的原由,三百年后易学的衰落也有它的原由,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恰如易道有云:“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万事万物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才是天道伦常赈灾一事平息后,余舒带着纯钧剑进宫面圣,当然,是来自龙虎山的那一柄“纯钧剑”,非是她暗中收藏起来的那一柄锈剑。虽是伪造之物,却也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不然也不会骗过了朱慕昭的双眼。燕帝拿在手中比划了两下,轻而易举地就将龙案削掉了一角,吓得一旁侍候的太监总管两腿一软,跪在地上劝驾“求圣上保重,万万不可伤到龙体啊!”“哈哈哈!”燕帝高兴地大笑起来,不理会这奴才哭求,爱不释手地摆弄着手上的宝剑,对余舒道:“如此神兵利器,方才衬得上朕九五之尊。”听其口气,倒是不怀疑此剑有假。余舒等他稀罕够了,这才出声道:“此物事关,未免泄露风声打草惊蛇,还请圣上不要轻易将纯钧剑示人。”燕帝朝她摆摆手:“朕知道了。”接着又抬头对她笑了笑,道:“余卿立了两件大功,你想要什么赏赐,说来朕听听?”余舒垂头道:“为君分忧是身为臣子应尽的本分,臣别无所求。&rdqu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