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揭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现在情况已经非常明朗,这次的灾情不仅仅是天灾,而且还有**!</p>

  “肯定有什么人在作怪,而且这个人的能量还很大!”徐海阴沉着脸分析说,“收买信使并不难,可那些回信都是有朝廷印信的,伪造那些印信并不容易。”</p>

  “不仅有印信,其中还有一封户部右侍郎手写的回信。”王启年从柜子里面翻出了一封信,“这几年我们镇南关的给养之类都是由他批复,字迹我还是认识的。”</p>

  “那么这个侍郎也有问题,或者是有人伪造了他的文书。”徐海习惯性地去腰间摸酒壶,但却摸了个空,才想起来自己早已下定决心,在赈灾完成之前滴酒不沾,甚至于连酒壶都没带出来。</p>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另外,我还有个疑问――你们看,这里聚集的灾民至少有上万人。九月二十八灾情发生,十月十五的时候这里就聚集了这么多灾民,对吧?”</p>

  王启年点点头。</p>

  “从九月二十八到十月十五,也就是不到二十天短时间。南屏郡虽然历来比较缺粮,可怎么也不至于短短的二十天,就有大量灾民缺粮到逃难至此吧!难道他们家里没有存粮?就算他们家里的存粮被水淹了,可各地的官仓难道都是摆设吗?”</p>

  徐海的问题让王启年也深思起来。各地官府都有官仓,储备了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平时不许动用,唯有打仗和赈灾的时候才可以使用――而现在,按说就是动用这些粮食的时候!</p>

  “镇南关的官仓,规模如何?”徐海又问。</p>

  “比较小,我们这里地方有限,建不了大粮仓。”</p>

  “可就算是镇南关的官仓,也维持了这里上万灾民差不多十天的生活。那么其它各地的官仓呢?”徐海脸色越发严峻,“我记得从镇南关向南大概二百里,就是南屏郡的一处重镇,那里的官仓应该是按照十万人口一个月的消耗准备的吧?”</p>

  王启年不料徐海竟然对南屏郡的情况如此了解,除了连连点头之外再没别的话可以说。</p>

  “那么我们找几位灾民问一下吧,问问那边的情况。”徐海深深地叹了口气,“我有不好的预感,这次恐怕是惹到大事了!”</p>

  他的预感果然是对的,灾民们众口一词,都说各地官仓几乎空了,本该堆积如山的粮食不翼而飞,消失得无影无踪。</p>

  这个消息实在太过惊骇,别说是沈毅之类没见识过太大世面的江湖人,就算王启年这一方总兵、徐海这战场下来的老将,都闻所未闻。</p>

  一时间军议堂里面鸦雀无声,连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p>

  见到这种情况,已经从卫疏那里得到消息的吴解终于忍不住开口了。</p>

  “徐大人,王大人,这南屏郡文武官员里面,谁能有这么大的能量,把各地官仓都无声无息地搬光?”他用“推测”的语气问,但言下之意却是明明白白的。</p>

  徐海和王启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苦恼和不敢置信。</p>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答案,但这个答案的分量太重,他们负不起那个责任!</p>

  “究竟是谁?”吴解提高音量,又问了一遍。</p>

  徐海目光闪烁,王启年眼神游离。</p>

  “都这个时候了,你们还要替他遮掩吗!”沈毅看不过去了,冷冷地说,“除了宁王朱权,还能是谁!”</p>

  听到“朱权”这个名字,吴解微微点头,后退了一步,将讨论的主备的吧?”</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