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突击,对决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元武十一年八月初七,阆州汉军突然南下。三万步骑军,以骑马和乘车形势,两夜一日奔袭七百里,于清晨突然杀到毫无防备的陶丘郡城之下。短暂的接触之后,陶丘太守与领兵校尉前后死难,超过三十万石的粮食和大批量军资不及焚毁,就全然落入了汉军之手。

  消息传来,正在北上的二十万朝堂大军立刻收住了脚步。赵曙明一面急报淄博,一面就近联系蒲州当局,没有了陶丘囤积的大量粮秣和军资,他领的二十万大军就没根了。就算是继续往北开进。也是自寻死路的。

  ……

  长洹。

  慈州南大门。

  自从祝彪大军东进之后,比汶州眼下局面还要更进一步,慈州现在的刺史李鞅都是原先的降官。

  田午、田澄两人先后派人到李鞅处游说,李鞅立场纹丝不动,是铁了心的站到祝彪的立场上。

  于是现在,二田十万联军开到了长洹。于是现在,赵昉带引的七万慈州军站在了他们对面。

  两边十七万大军对峙着。

  慈州军中,虽临时的营盘,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队队巡营士兵整然有序。粮草辎重堆积,守备森严。

  这营盘布置并非只是主将赵昉胸中韬略,还有事慈州军与河东军半年多相处里,学到的一些东西。

  虽然半年的时间,祝彪不可能改头换面整个慈州军,却可以用自己十万河东精锐带出一批种子和一定量的中下级军官。如此之于慈州军,那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时,赵昉立在一处高台上,正眯着眼睛看着远处。

  敌我两支先锋洪流一样滚滚靠近。在相遇的瞬间里,似乎肉眼可见的喷射出大股的血花。赵昉千里眼里清晰地看到,己军中至少上百人跌了下去。

  但他也是久经战阵的,也能够看出来。二田两军那边扑倒在地的人马至少是自己的二倍,顿时对眼前的情况大感满意。同时也对鸳鸯阵大加赞叹。

  不过转眼,就把目光放到了一个白袍小将的身上。

  “杀”似整个大地抖动一下,震耳欲聋的杀声中。赵真身下的马匹踩踏在大地之上,发出了沉闷的连绵声响。

  是的,就是赵真!

  在汉军镝锋中待了四个月的赵真。

  一瞬间长枪电闪。数个敌对骑兵就跌了出去。转眼之间就在敌军骑兵中开辟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射”不理前面的一片惨叫,隔了距离,一个冰冷无情的声音接着响起。紧接着空气中就传来了一片尖锐破开空气的声音。

  这是箭矢的尖啸声,瞬间抵达到了赵真的头顶。

  赵真不感意外。战场上最要不得的就是妇人之仁。骤点起了长枪,精铁铸就的箭簇或被格开,或被扫中,也有被劲风吹鼓略微改变方向,擦着他的身体射入了地上。

  赵真冷笑着,继续冲锋着。

  排列如墙的三千铁骑,如一柄刀子破开了对面的五千骑兵。一个个敌骑惨叫着掉下马来,己军所到之处,如沸汤泼雪,人数占据优势的敌军分泵瓦解,一片血肉模糊,有的一时间没有死亡,还在惨叫着,凄厉的叫声更让敌军自己心生恐惧。

  “好……”高台上,赵昉双眼不知何时已变成了赤红。

  侄子选的路没有错,祝大帅指点的方向也没有错,这样整齐排列,墙式撞击的骑兵,有前途,有大前途

  没有把慈州军、汶州军纳入指挥体系的祝彪,并不是就把两军弃之而不管了。他只是选择了常规的强化手段,以作训和提升军官素养来,乃至为此也不惜爆出了一个金手指。

  就是眼下慈州骑兵所用的密集墙式冲锋。也是他前世所谓现代骑兵战术的标志。

  靠着优秀的骑术,骑兵们排成一堵堵紧密并列的‘墙’,然后齐压压的压过对手去。

  与眼下世界通常意义上的骑兵战术相比,密集的队列可以保证墙式骑兵的攻击密度,也就是往往会形成战场正面的多打少。

  敌军传统稀疏的骑兵阵列,与之相撞击,敌人左右间距拉开的骑兵往往一个要应付两个三个对手的攻杀,结局往往就是一个死。

  如此形成的局面就是眼下战场的一幕,三千慈州骑兵,排成500X6的队列,一次性扫荡了五千敌骑中的一半。把另一把冲击的溃不成军!

  如此战术,一定程度上相似于具甲铁骑的编阵。只是他们没有那层重重的铠甲罢了。

  这种骑兵战术祝彪早就了解,却从来没去打算用。他先前的对手是胡骑,在游牧民族的骑兵面前搞这种正面攻杀强,却调度变向不灵活的战术,那是白给敌人送战绩。

  而且在这个武侠位面世界,你骑兵列阵再紧密,碰上真正高手了。也一样死的很难堪。再有就是这个世界的弓弩,不披挂重甲,骑兵排成如此队列撞击步阵,伤亡太大。祝彪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