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第一次海战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海浪拍击着船身,左手方向鲁国水师阵中升起了一串旗帜,祝彪看了一眼后,大手一挥,由他依靠着投降的两万海州外海水师组建起的这支船队,立刻忙碌了起来。

  唐王没有把海州交给陈逵,这事不可能的,虽然现在的陈逵已经变成了沧州牧,成为了唐王麾下的一员重臣。但对他的忠诚与实力,唐王始终给予了可控的回报。

  州牧、伯爵,陈逵现今的地位在唐王集团中绝对可列在前十,他对唐王现时现刻来说也是忠诚的。

  可带州、易州不能结束,幽州与沧海两州间就始终隔着一层,掌控力达不到令人放心的地步。如果陈逵兼领了海州军政,他麾下的大军就可高达百万之众,时间一长,虽有敢保证他就不会生出异心被?

  对再忠诚的臣属也要拴上一根缰索,真的让对方全无约束了,那不是‘真诚’,而是害人害己。

  于是,海州都督就落到了祝彪的头上,海州刺史则是王子常。

  上任都督两月,祝彪逐手恢复海州水陆军。

  陆军还好,诸多俘获的前海州军加上陈逵手下‘反正’的海州军,以此为根底,很快一支四十万人的队伍就拉了起来。

  可水师,就麻烦了。

  这时一个高技术兵种,不是有钱有人就能立马拉起来的。它还需要造船,还需要时间。

  海州本来有五万外海水师,唐盛守东海时抽掉了七千,剩余的四万多人在祝彪带兵逼近水师驻地的时候,由海州水师将军带领下直下南方而去。

  万幸相当一部分的海州水兵不愿背井离乡,因此给祝彪保留下了一部分水师的底气。可海州水师历年积累的大批木料、桐油、绳索、帆布被扫荡一空,造船场被付之一炬,诸多匠师强制性的被带上了船。

  可以说,海州官方的造船业是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祝彪想短期内恢复起海州水师原先的规模,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海州民间的造船业是很发达不错,但民船跟战船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两个月过去了。祝彪手下的水师也才强强两万人。有一艘五牙大舰鲁国水师赠送,两艘艨艟,十五艘斗舰、楼船为主力,五十艘左右的海鳅船。

  装载人员,五牙大舰800人。

  艨艟600人。

  斗舰、楼船300500人。

  海鳅船50150人。

  祝彪此刻联合鲁国水师迎战,带出了11000人左右。余下的近半水师士兵,还都乘着舴艋、海鹘等船悠荡巡哨在各处港口和内河中呢。

  三百多年里都不在设有内河水师的海州,现在又有了。

  大小十三个水上巡检司,让祝彪可以掌控住海州境内的所有水运要道。对水运海贸兴盛的海州来言,只要祝彪掌控住这些水运要道。那就是掐住了海州境内超过五成世家豪强的供血大动脉。

  日后税赋上面的事儿,就好说多了。

  地球上的中国大明皇朝,大明水师空享誉300年不败的威名,却根本没有握住水运商贸的命脉,实在是可惜的很。

  朱棣还知道‘七下西洋’,给自己五伐草原筹措到足够的军费呢,后辈子孙却在大明文官集团的压力下,白白放掉了这海量的财富。那些朱姓皇帝真的以为自己祖宗让‘郑和七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吗?

  看看朱棣五伐草原的规模,万历三大征都不知道要逊色多少。大明皇朝却还依旧运转如昔,不见国势骤衰,就知道期间的财富有多大了。

  汪直、郑芝龙之辈都晓得的事情,于国有大利事情。不说完全是败坏在明文官集团,尤其是江南文官集团手中,也与之有着重大的干系。财富从国家手中交到了士大夫集团手中……

  一家之见。不认同的,呵呵。没关系,不关联本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