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危局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北平之兵尚不足二十万,如何分兵?真如他法?”

  “不然!王上,江津城高大坚固,只需一支强军驻守城内,即可大大牵制赵军南北两路。而安州西北之地,麟州正北之地,皆尚有可为。只需那里有数郡坚守,便可使赵军粮道不通,补给不畅。其孤军深入,必求战决。而王上矢志抗战,北平城剩余十几万大军和满城百姓坚守,赵军谈何容易克城?

  届时师老兵疲,困顿坚城,士气必落。我军焉知不可反败为胜?”云瀚并未言明退敌之策,但这样的话也能让姬昀心气为之一高。

  姬昀听后并未明确表态,而是问道:“若赵军对江津围而不打,渡河东来,该如何抵挡?”

  云翳闪出身来,对此似乎早有准备,利索奏答道:“围城之战在内不在外。如守城之将为豚犬,则城外军等兵之势即可围困。如守城之将为龙虎,有五倍之军亦不能安稳。

  臣所虑者,即在江津。江津有失,北平危矣。江津不失,北平安若重山。”

  祝彪心中泛起了一个无声的冷笑。

  八月初二,祝彪率军进驻江津城。

  初五,姬昀下诏,擢升祝彪为安州兵马都督,全面主持安州军务。蔡珽慎、马髦、云瀚等皆有兼职,且个个名头很大,不是大都督就是大诏讨。相比言,祝彪的都督职虽然是第一个下诏的,但职务却是绝对的次等。一众十几人的诏书中,云峥不知觉的也升任了禁军第二副都督,第一是安伟国。

  而这时的祝彪已经抵到江津郡,接到诏书后,不置一词。

  只是下令杨延彰、高燮二将各领本部进驻江津郡城东南方的义庆县和正北方隔江相望的安养县。

  同时收拢各地残兵和乡勇,招募水手,聚拢船只,联络清江帮……

  这日,在义庆县西北的驿道上,人流如梭,络绎不绝。无论男女老少,人人脸上神情悲戚,手里都提大小不一的包裹。不少人还推着小车或牵着牲畜。

  赵军要来了。虽然他们不会像胡狗一样歹毒凶残,但想想当初杀入中山国的汉军,能走能逃的还是走还是逃吧。所以,无数的百姓就像搬家的蚂蚁一样,顺着官道向着东方逃去。

  行至一处岔路口,人群都往左去,无一人向右。因为那右边的岔道是折向西北的。

  “老人家,为何众人独向左走,却不往右?”人群中,一名大汉向身旁老妇问道。此人约莫三十出头,穿一领深灰直裰,收拾得十分精干利落。手里虽然也提着一包裹,可观他神情剽悍,怎么也不像是难民,而更似乎跑江湖的。

  老妇瞥了他一眼,随口道:“看你着口气,不是江津人吧?”

  “哦,婆婆是如何看出的?在下祖籍是江津义庆的,但父辈时就搬去了曲州,长到三十只会来过寥寥几次。这一次也是因为老家兵戈要起,回乡探望一下族亲的。”那人笑着回答道。

  听到这话,老妇心里暗赞一声,真是个有情义的。这个时候了还能想着亲人。

  “那处再往前行十几里,便是折去西北了。现在人都往东走,谁还回去啊。”老妇回答道。

  那汉听罢,不经意地朝右望了一眼,两条路一般模样。向右偏的给人的感觉还更向东一些,搞鬼哦,竟然是折向西北的。大汉知道怪不得自己会被一个老婆婆一言看穿。

  “可我看那向右的道上不是还有车马痕迹吗?”

  老夫摇了摇头表示不知,大汉正当失望,却听身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说是有军队路过的,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毕竟谁也不会这时候去瞧热闹不是。”

  那汉一听这话,回过头去,就见背后十步的距离里,五六个壮年男都把目光瞧向他。

  约莫过去一个来时辰,路上行人渐少,刚才那大汉从路旁冒出来,四周一张望,来到岔路口,盯着往右那条官道出神。

  “去是不去?”不知道什么时候,五六个汉聚在他身后。看样子,可都是精明干练之辈。

  大汉并未回答,而是撇开驿道,直接投林中而去。剩下几人,互相对视一阵,紧随其后,顷刻之间,便消失在了道旁的小树林中。这行人身形灵活。在树林间穿梭,约行七八里,来到一处大帐似的土坡,刚踏上坡顶,行在前头的男忽然将身一矮,身后几人还愣着不动,他回过头来,脸色一沉:“蹲下!有人来!”探出头去,往北一望,便见一队汉军士卒挺着长枪挎着腰刀巡逻而过。

  “走了,上吧。”有人叫道。

  “莫慌。”为之人神色冷峻,一双鹰眼四处打转,恰如隐蔽在草丛的野物还在伺机对猎物动袭击一般。果然,片刻之后,又一队汉军士卒过去。好家蚂蚁一样,顺着官道向着东方逃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