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无计可施,一个困字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两万三四千兵,是绝对不够用的。高明那里的收编速度需要加强,否则就是杀到了金牛关下,也啃不动金牛关。

  祝彪还想早日料理了东安郡的太子军,然后回去东城郡,把东城和兴和之敌给收拾了。不然,这两县就是两颗不定时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轰的一下把祝彪手下的一半人给炸没了。

  姚方琼引着武冈郡的三万兵杀回来了,跟陆通部对峙在兴和县下,现在还没一个具体消息传来。虽然陆通一万多人只要固守城池,武冈郡三万兵再强也是白搭,但祝彪就是不放心啊。

  他对陆通了解很少,固然陆通在之前两战里打的很是漂亮,却不能说明他这个人就真的能打仗。因为蓝梅山之战是祝彪事前给安排好的,与姚方琼之战,也取了姚方琼摸不清其实力的缘故,了解了前后战斗经过的祝彪,感觉其内技术含量连之后‘兵不血刃下百仓’的高都没有。

  而一兵不伤的拿下百仓城也只能说他会用巧,在之后的渔鼓道和射虎谷之战,是因为这两地的背后有李长军的兴和兵帮忙。两面夹击,宋军的实力有强过庞子恭很多,这才顺利的战而胜之。

  换做杨延彰、李攀龙、高燮和呼延庆,四人任何一人到陆通的位置上,祝彪相信四人都能交出一个更好的答卷。比如说,青坡之战中就逮住姚方琼。

  东城外的是吴伯牛,这个人和章甫阳差不多,都是打硬仗、死仗的材料。祝彪对他领军作战上的信心,还不如对冯恩江的信心呢。毕竟冯恩江跟着他这几年,也读了不少的兵书兵法。

  东城中储存着裴仑二十万大军的粮秣兵甲,虽然随着裴仑出军东安已经取用了一部分,可剩下的依旧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无根无萍的祝彪军来说,意义显而易见。

  这两个地方是都不能有失,可偏偏又都没能放得心的军将在,祝彪现在心中的纠结可想而知。

  第二日。

  祝彪留下陈安营在东朗关,守卫关城,看护伤兵,看守俘虏,自己带着亲兵营向北而进。张鹤所部昨下午就追出去了。

  祝彪没去宁山,也没去鼎山。这两县是金牛关的两根犄角,与落后的金牛关曾倒‘品’字位列,要攻金牛关,必先夺下此两县。祝彪现在之所以不去两县,那是因为这两地已经被太子军弃守了。

  据细作报,边良群带了两万军回援东朗关,已经是越过金牛关了,可得知了东朗关当天失守的消息后就迅速缩回了金牛关。刘卓那支小部队的本来用途就是在宁山和鼎山两县的,结果根本没发挥作用,自己直接就把城门洞开毫无设防的两县个占了。

  这消息,刘卓他发回的信报今天天刚亮就到了东朗。随后张鹤的军报也到了,唯一比刘卓的军报多出的内容就是,他军中又添了小两千人俘虏。

  发兵前往金牛关的这一路上,祝彪就都在思考着,自己该如何做才能拿下这座雄关。

  敌人那里有坐镇的高手,边良群知道自己的厉害,肯定会把苍松关军前的高手拉回一批。有充足的军力,两万军连同金牛关本有的守军,总兵力比现在的自己都多不少。

  完善的器械,这一两天的时间里,足够边良群把太子军前线的器械弄回金牛关一批。

  坚固的城防。如东朗关一样,金牛关也是全用上好的长条青石筑成的,坚固丝毫不逊色与前者。

  “转回宁山。”一天的行军,次日上午眼看就到达金牛关了,祝彪突然下令全军回转宁山。

  “祝帅。这是为何?”已经收军汇入亲兵营的张鹤急忙来问。

  祝彪吐着气,这是为何?“没什么为何,我打不下金牛关,就因为这。”

  几番对比下来,祝彪实在想不出什么法子能拿下那座雄关。

  “敌军有两万五千人,有高手坐镇,有充足的器械和坚固的城防。咱们这还不到两万人的军力能做什么?”

  张鹤不答话了。

  必须先集结军力才能后图金牛关。甚至于,用困的法子困死这六万太子军。

  这么大的一支军力,东城被锁死了,粮草军需已断。军前当然会有不少,但这十天半个月的也该耗用的差不多了。

  东城到东安没有水路可走,只有陆路。时间又那么短,不会有太多的粮草运输到军前的,而且想必裴仑大军出击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落得这个下场。

  那么,现在这支太子军粮草所需就要从金牛关后的那两县取用了。两县之地,又能有多深厚的家底供给六万大军?

  东安郡一直以来可都不是什么肥腴之地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