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锦囊下2/2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是啊,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主公前往邺城,面对的环境颇为复杂。



子家和伯言,还是有些稚嫩。老虎哥与令明的勇武,我们非常放心,只是主公若要前去邺城,还需再带一人方可。孔明要留下来处理政务,不如由我随同主公前往,也能出谋划策。”



司马懿神色激动,却让刘闯忍不住笑了。



“仲达,就不怕被曹操觉察?”



“这个……”



司马懿协助刘闯,是奉了司马防的嘱托。而司马防如今在许都,可谓是深居简出,也正是为了给司马懿做掩饰。如果司马懿这时候暴露,那司马家族就难免会有麻烦。最重要的是,司马懿执掌黄阁,责任重大。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的确是有些不太适合出来,抛头露面。



刘闯道:“伯言的才干,我最清楚。



别看他在子龙帐下表现的不温不火,可是论手段,却未必会逊色于孔明和仲达。有他跟随,足以应付一切,再有子家拾遗补缺,我相信若前往邺城,便是那袁家兄弟联手也奈何不得。”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这次他不能带司马懿过去,可是司马懿的黄阁,将成为他在邺城的耳目。



司马懿和诸葛亮相视一眼,见刘闯态度坚决,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刘闯笑道:“孔明,仲达,你们也别小看了我。



想当初,孔明随我在徐州与曹操对决,便是我无一兵一卒,也没有怕了曹操。更不要说,我如今文有子家伯言,武有仲康令明……呵呵,除非袁显思脑袋坏了,否则定不敢对我不利。



不过,仲康随我前往邺城,句注山还需有人驻守。



正好孝恭现在左右无事,他统兵之能,无人出其左右,而且为人沉稳干练,可留守于句注山。”



那太原,毕竟还有一个焦触。



虽然刘闯并不把焦触放在眼里,却也要防备着,那焦触突然偷袭。



“那……”



“此事就这么决定,我估计这几日,袁尚就会派人前来。



到时候,便由孔明出面招待,具体的事情便交给你来负责,我会在这段时间整备兵马,而后出征。”



刘闯一锤定音,诸葛亮也知道这时候再劝说的话,反而适得其反。



算一算,他跟随刘闯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对刘闯的性子,诸葛亮也非常清楚。虽则刘闯在大多数时候,是个极好说话的人,也能虚心纳谏,听取别人的劝说。可如果他决定了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就比如当初在徐州时,刘闯决定前往许都,谁也无法劝说他。



和司马懿相视一眼,诸葛亮躬身领命。



他会尽量把事情安排妥当,也会尽量为刘闯创造方便。



刘闯此去邺城,是为将来谋划。身为臣子,主公要身涉险境,而他却无法相助已是极为羞愧的事情。既然无法改变这种情况,那他作为刘闯身边最为信任的谋主,更是刘闯视若兄弟的人,诸葛亮发誓,不管这次袁刘合作抗曹的结果如何,他都必须要保刘闯安全的返回。



同时,司马懿也暗自拿定主意,定要使黄阁为刘闯铺平道路……



+++++++++++++++++++++++++++++++++++++++++++



是夜,刘闯独自在书房里,翻看黄阁搜集来的情报。



司马懿这一次的确是尽心尽力,把他这一年来的种种努力,都呈报到了刘闯面前。



邺城的情况,并不容乐观。



袁绍两次和曹操决战,几乎抽调了袁军三分之二的精锐。而袁尚和袁谭分家,更使得双方手中的力量更加虚弱。也幸亏袁绍给袁家二子留的家底厚,冀州人口充足,也使得袁尚手中兵力,不至于捉襟见肘。自十二月以来,袁尚就开始在邺城征召兵马,而今有大军五万。



五万人?



听上去很不错。



可这五万人大都是没上过战场,没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



官渡之战,苍亭之战,袁绍先后投入二十万兵马,可是留下来的,不过五分之一……



这么一帮新兵蛋子,如何是曹操虎狼之师的对手?



而邺城目前粮草匮乏,军械陈旧。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尽显袁氏的疲态,想要挡住曹操,确不容易。



刘闯把卷宗合上,闭上眼睛。



他靠着大椅仰面朝天,努力回忆着历史上二袁是如何对抗曹操。



容乐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