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考校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宋墨笑道:“上次在岳父屋里看见一题,‘知所以修身,合下节’,这‘知所以修身’我倒知道,是‘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只是不知道这‘合下节’是什么?”

  原来笑吟吟地望着他们的宋与民和窦政昌、窦德昌不由敛了笑容。

  这是一道“截搭题”,需要艺制人熟读四书五经,是艺制中最难作的题目。

  宋墨说自己不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宋与民和窦政昌、窦德昌自然不相信。可宋炎和宋墨无冤无愁的,他这样为难宋炎,是什么意思呢?

  宋与民不由坐直了身子。

  窦政昌和窦德昌兄弟则诧异地交换了一个目光。

  宋炎已笑道,“是中庸中的‘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他也听出点音来了,这位窦家的四姑爷——英国公府的世子爷这是要出题考他呢!

  可为什么啊!

  相比宋墨,他出身卑微,又功名,和这位贵胄怎么也扯不上关系,他怎么会盯着自己不放呢?

  宋炎满心困惑。

  就见宋墨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笑道:“《中庸》修身之理,于政之施者无不该。”

  宋炎一时间没明白宋墨是什么意思,好一会,他才认识到宋墨这是在《知所以修身,合下节》为题,做起了艺制文章。

  可他看着自己干什么啊?

  宋炎在心里小声嘀咕着。

  宋墨却望着他但笑不语。

  宋炎这才恍然大悟。

  宋墨,这是要他接着往下做文章!

  他不由得目瞪口呆。

  宋墨慢慢地端起了茶盅,轻轻地呷了一口,还赞道:“银毫披露,果真是好茶!”

  窦家今天招待他们的是江西双井绿茶。

  宋炎不由额头冒汗,求助似地朝宋与民望去。

  窦氏兄弟和宋与民醒悟过来,窦德昌正准备救场,谁知道宋墨已笑着问宋与民:“宋先生这是在哪里落脚?”

  宋与民摸不清楚宋墨的意图,含含糊糊道:“在一个朋友家?”

  宋墨却追问:“在城东,还是城西?哪个坊?”

  宋与民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头。

  这样英国公府的世子爷,他在京都的这些日子没少听人提起,出身显赫不说,手段谋略也不可小视,他不过是个小小的读书人,自然是能避则避,能忍则忍。

  “在城西崇安坊的四条胡同。”宋与民道,“借居在朋友家!”

  宋墨笑着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在了宋炎的身上,好像在催他快点承题。

  好还宋炎的功底不不错,原本准备随伯父回乡就下场的,这两年一直专注艺制,深深地吸了口气,平静下来,思忖了大约半柱香功夫,道:“举为政之经,自自而推者有其序。甚矣身之不可不修也。《中庸》于此,举政以该于身,而自身以推于政也。”语气虽然有些犹豫,文章却流畅自然,前后连贯。

  这截题文最要紧的就是把前后的文句能连到一块了。何况是宋墨破题,宋炎承题。

  屋里的人都眼睛一亮。
<这是要他接着往下做文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