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布置南京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一秒记住【www.wx.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我等恭迎武烈王!”

  才看到南京城墙,凤阳总督马士英已经带着大批的南京文武官员出城迎接,场面看起来倒是颇为浩大。

  “何劳马督帅亲自相迎。”丁云毅一边笑着一边跳下了马。

  此时的马士英已被朱由菘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仍督凤阳等处军务。

  看到丁云毅的确只带来了百人,马士英的一颗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一百人在南京是无论如何也都掀不起风浪来的。

  把身后的官员一一介绍给丁云毅:靖南伯黄得功、兴平伯高杰等江北四镇悉数到来,还有专门赶回来迎接武烈王丁云毅的史可法。

  丁云毅看起来也毫无架子,微微着一一点头见过。

  浩浩荡荡的将丁云毅迎进南京,马士英并没有先安排丁云毅去见朱由菘,而是为他举行了一次场面颇为壮观的欢迎酒宴。

  在座的人大多是第一次才见到丁云毅,对这个传奇王爷充满了好奇。

  关于武烈王丁云毅的传说实在是太多了。

  大明的王爷不少,但像丁云毅这样从一个巡检一步步爬到王爷位置上而且还如此年轻的却是绝无仅有。

  是年,大明的武烈王丁云毅年仅二十九岁!

  酒宴上皆是阿谀奉承的话,无非就是恭维丁云毅如何如何的英明神武,大明如何如何的是被其一手挽救。这些话丁云毅听的耳朵都快要起茧了。

  注意了下,唯独只有史可法等少数人一言不发。

  “圣上对武烈王极为感激。”马士英终于开口说道:“武烈王忠勇铁血,率虎贲卫南征北战,浴血沙场,非武烈王无有大明之今日。圣上说,等到回京之后一定要重重的赏赐武烈王,到时候还请武烈王多多关照啊。”

  他一口一个“圣上”,像是朱由菘已经坐稳了这张位置一般。

  “好说,好说。”丁云毅笑嘻嘻地说道:“马督帅有拥立之功,非比寻常。是本王要请马督帅多多关照才是。”

  两人你赞我一句,我夸你一句,说的不亦乐乎。马士英没有说什么时候去见朱由菘,丁云毅也一句话都不问。

  这两人都在演戏,演得一边的史可法直皱眉头。可却也插不上嘴。

  丁云毅忽然说道:“曾记得我之前来南京。十里秦淮河,风光无限,让人流连忘返,这次来到南京。若非急着要见圣上,非得再好好的游览一番。”

  “啊,武烈王尽管游览便是,我安排人专门陪着武烈王。”马士英赶紧接口说道:“不瞒武烈王说,圣上昨日偶感风寒。只怕是暂时见不了武烈王了。”

  这点早在丁云毅的算计之中,当下微微一笑:“如此就有劳马督帅了。”

  史可法心里叹息一声。他原本对丁云毅是抱着无限期望的。丁云毅以武勇忠烈闻名于天下,这次南京拥立之争,史可法被马士英等人算计,终于未偿所愿,他自己还被赶出了南京,心中郁闷烦躁。

  而听说武烈王来到南京之后,心里又升起了一线希望,若是能借助武烈王的力量。没准能够逆转乾坤也说不定。

  但是,当丁云毅出现后,一心只想着游览南京风景,重温昔日那些风流,全然不是忧国忧民样子。这如何不让史可法伤心?

  难道大明真的全是这样的人吗?

  马士英心中却是松了口气。看起来丁云毅此人虽然勇猛无敌,但到底只是一个武将而已,根本不懂什么别的。

  这样的人倒容易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了。

  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丁云毅果然只是游山玩水。他本身名闻天下。又不刻意隐藏自己行踪,因此每到一地。总能引起百姓微观欢呼。不过一天时间,全南京的百姓都知道武烈王丁云毅来到了南京!

  丁云毅是何等样人?那是大明的武烈王,那是一手挽救了大明的功臣!加上他之前义救难民等等事情,一时间南京到处都在传诵着丁云毅的名字。

  尽情游玩一天,回到自己临时住处的时候,史可法早已在那等着他了。

  虽然对丁云毅失败,但史可法却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丁云毅能够在自己劝说下,当个“为国为民”的大“忠臣”。

  “史大人,久侯了!”一看到史可法,丁云毅满脸带笑:“哎呀,这南京已经许久没有来了,这次一来,未免流连忘返,实在是让史大人久侯了。”

  “无妨,打扰到了王爷兴致,史可法有罪。”史可法勉强一笑说道。

  他虽然大有名声,但和丁云毅的身份一比,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吩咐人上了茶,两边一坐下来,丁云毅便对南京赞叹不已,绝口不提其它。史可法心事重重,勉强敷衍几句,便迫不及待的把话题带到了自己这次来的目的之上:

  “王爷对此次立福王为帝以为如何?”

  “福王啊?很好,很好!”丁云毅微笑道:“说起来本王和老福王还是很有一些交情的,立老福王之子为帝,甚好,甚好。史大人,本王是没有一点反对意见的。”

  巨大的失望在史可法的眼中清楚出现:“武烈王以为潞王如何?”

  又来了,又是福王潞王之争!丁云毅面上不动声色:“本王虽然是武烈王,但久居福建偏远之地,对于中原局势实在是不清楚那。”

  史可法却不死心:“潞王品行端良,为人宽厚,不能继承大统,实在遗憾。而桂王亦是忠厚之人,两者皆可立为帝,但却偏偏选择了福王。。。。。。”

  丁云毅带笑听着。

  但这一点上他是不敢苟同史可法的,甚至在没有找到崇祯之子前,马士英拥立福王的做法反而是正确的。

  原因非常简单,首先福王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要比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两藩都居长,而朱由崧又是其长子,和崇祯是同一辈,乃是崇祯的亲堂兄,所以无论是论长幼还是依嘉靖继位的“兄终弟及”先例,他都显然优于惠、桂二王。

  至于潞王朱常淓。不但血缘关系隔了一层,连辈分也要大崇祯一辈,所以怎么看都不太可能轮得到他。但这个时候相当部分的东林党人闭口不讲嘉靖“大议礼”和万历“争国本”时他们那套被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了,却开始讲起“立贤”来了。

  于是史可法偷偷约见马士英,在浦口与之密谈。

  而马士英也有心要立个大功。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秘密商定出一个两不得罪的折中方案,即放弃福王和潞王,拥立桂王朱常瀛。史可法遂于到达浦口的第二天,写信回南京。提出了拥立桂王,同时由潞王仿照古兵马元帅之制暂时统率兵马的方案。

  而盘踞在南京的东林势力,其实只要不是福王朱由崧继位,无论选谁都是不会有意见的,所以他们一接到史可法的方案。礼部就马上准备了各种仪仗,打算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