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父母之命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事,怎么会没事,太监刚一说完,马日磾便站出来道:“陛下,经过臣等昨日回去冥思苦想,集众人之所长,最终列出一份名单,还请陛下过目。”

  说完执事太监便从马日磾手中接过一份名单递给刘协,刘协摊开一看,就看到了第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伏寿。

  伏寿乃是执金吾伏完的女儿,历史上乃是刘协的正牌老婆,但是现在刘协看到却是菊花一紧,伏寿的妈是阳安公主刘华,桓帝的女儿,这不就是自己的亲姑姑吗?这要是娶了伏寿,那就是娶了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近亲结婚,生儿子容易畸形的啊,法律是不允许的。

  刘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般,群臣不知到近亲结婚是个什么概念,刘协却是深知,下不去鸟啊!

  伏寿的事情告一段落,刘协继续往下观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张纸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足有数百个之多,全部都是名媛闺秀,但其中却没有那个刘协魂牵梦绕的名字,看得刘协不禁下体微凉,索性也就懒得看了。

  “诸位爱卿,朕有点头晕。”

  群臣一愣,旋即急忙关切的问道:“陛下,可是龙体有恙?”

  刘协也没有回答,问道:“蔡老大人,为何名单上面没有令爱?”

  蔡邕闻言一愣,道:“陛下,小女虽然还待字闺中,奈何年纪偏大,并不适合陛下。”

  这时候郭嘉就站出来了,道:“蔡老大人此言差矣,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蔡小姐年长陛下几岁,知书达理,正好成为陛下的贤内助,国之贤后,所以说嘛,我看蔡小姐年龄正好,比其他的都要靠谱。”

  贾诩也趁机站出来道:“奉孝之言大善,太有道理了。”

  贾诩郭嘉一唱一和,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两人是串通一气,黄琬就看不下去了,直言道:“胡说八道,蔡大人千金比陛下大了足足三岁有余,若是立为嫔妃还好,若是作为皇后,太瞎扯了了吧。”

  郭嘉不悦道:“太尉大人,不知有何不妥?”

  “于礼不合!”

  贾诩又站出来道:“太尉大人有所不知,礼又没有规定陛下立后需要什么年龄条件,所以你这于礼不合的说法着实有些牵强了,再说了,只要陛下大婚之日,大家多送点礼,还有什么合不合的,怎么的都能合吧。”

  “这?”

  群臣无言以对,说实话,在这个时期之后,皇后年龄比皇帝大好多岁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在这个时代之前却是鲜有,什么于礼不合都是瞎扯,礼可没有什么年龄规定,只是大家没见过这种情况,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得一句于礼不合来搪塞大家。

  趁着这个时间,刘协便道:“诸位爱卿,在朕看来,自古以来,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两者都没有,那朕是不是可以选择两情相悦呢?”

  杨彪道:“陛下这么说倒也没错,但是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至于没有吧?先帝虽然已经驾崩,但董太后还在啊,我认为陛下可以参考一下董太后的意见。”

  难怪杨彪会这样说,灵帝和王美人确实死了,但是刘协的婆婆董太后还在啊,她完全可以代表灵帝嘛。而且前面何太后在的时候,把董太后弄回老家了,但因为刘协的一句话,董太后并没有像历史那般郁郁寡欢而死,反而是得以存活下来,后来刘协占据洛阳,董太后也解放了,重新回到了宫中,现在活得好好的呢。

  “既然司徒大人想要问一下太后的意思,那就问一下吧,来人,去请太后。”

  不多时,董太后进入大殿,董太后七老八十了,但在刘协的刻意关照下,现在看起来还是精神奕奕,满面荣光。

  “协儿,不知叫哀家过来有什么事吗?”

  刘协也是离开龙椅,搀扶着董太后一起就坐,道:“奶奶,您还是问一下杨大人吧。”

  不等董太后发问,杨彪便主动说道:“太后,是这样,如此这般,陛下要立蔡老大人之女为后,不知您怎么看?”

  董太后闻言便陷入了沉思,群臣一看董太后模样,心道有戏,纷纷面带笑容,说这事妥了。

  下一刻,董太后便问道:“蔡大人,不知我协儿立令爱为后,你可有什么意见?”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